新华社郑州9月13日电题:颍水河畔的青春誓言——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传承“三个不相信”精神记事 杨庆民、王会甫、康克 静静的颍水河畔,李磊、杨树朋长眠于河南省许昌市烈士陵园。距此10分钟车程的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营区内,他们的战友用热血和青春,续写着忠诚于党、善谋打赢、作风顽强的青春誓言。 用生命捍卫青春誓言 “杨树朋怎么了?” “……” “说话呀!” “如果我牺牲了,请你向老连长报告,我没给他丢脸。” 这是2016年7月11日早上,“杨根思连”时任指导员文海地和远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连长王震的微信对话。 一年之后,文海地忆起往事,眼中隐有泪光:“11日凌晨军务科长和教导员分别打电话向我要杨树朋的知兵卡,只说他受伤了。早上和王震联系,他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国内留守的文海地后来才知道,当时李磊、杨树朋已经牺牲。他和王震联系时,远赴南苏丹的战友们正在呼啸的弹雨中执行维和任务,由于战场情况不明朗,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面对生死考验,“杨根思连”的官兵从不退缩。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进入第三天,正在执行难民营封控任务的维和步兵营“105步战车”突然被火箭弹击中后在车内爆炸起火,5名战士受伤,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67年前,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一役中,战斗英雄、时任连长杨根思面对严峻的困难和疯狂的敌人,喊出了“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命名为“杨根思连”。 “三个不相信”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官兵用忠诚熔铸铁血军魂,用生命捍卫青春誓言。 用热血铸就使命担当 2015年6月,在朱日和机场附近的通道上,一队身着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官兵正奋力向前奔跑。沿途,“三个不相信”被他们反复喊响。现场采访的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干事王俊康至今还记着当时的场景,他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杨根思连”的官兵,太震撼了,能看出他们经过长途奔袭体力已达到极限,但仍然保持队形,向前奔跑。 他们从远在中原腹地的营区拉响警报,到完成航空输送后,2个多小时奔袭25公里到达集结地域,比预定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随后,他们又第一时间直插蓝军指挥所。这一场红蓝实兵对抗,他们创造了机动距离最远、抵达现场最快、夺点控要最迅速等多项纪录。 近年来,重大任务现场都能看到“杨根思连”官兵战斗的身影。他们坚持以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大力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必胜的决心,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连队所在旅政委练伟说:“‘杨根思连’一直都是尖刀连、排头兵,‘三个不相信’精神的激励作用十分明显。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出任务,他们常常喊响老连长杨根思的战斗宣言,为自己鼓劲加油。他们的战斗精神影响到了整个旅的官兵,全旅官兵形成了枕戈待旦、时刻备战的浓厚氛围。” 用汗水磨练胜战铁拳 “杨根思连”建连以来,先后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23次。 连队有一个做法:挎着水壶去洗漱。为保持战备状态,他们每天给军用水壶换一次水,为避免浪费就用来洗漱。宁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无备。连队坚持方案预案、行动演练、车辆状况、备品附件、战备储水“每周五个过一遍”,确保所有车辆油料满基数加注、物资装备常年随车存放,战斗装具按编号放置,遇到突发情况能够闻令而动。 时值酷暑,野外训练场热浪滚滚,“杨根思连”官兵负重10公斤装具,正在组织实弹射击。战士们战术动作干净利落,翻滚跃进,据枪瞄准,报靶成绩全部良好以上。大家等待的表扬并没有来,王震要求每个人假设在战场环境下,自己的训练动作是否可行? 沉思后,连队官兵一一对照自我,提出了课目设置距离实战要求还有距离等训练顽疾。有了这样的认识,接下来的训练,距离实战又近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