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公司陆续开门迎客,在推出1元起购、可投资股市等新型产品吸引客户眼球的同时,原有母行的存量产品也面临迁移工作。10月21日,工商银行公告表示,将对182款由工商银行发行运作的理财产品分批移行至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理财”)。移行后,产品管理人、相关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团队等将全部交由工银理财运作管理。在分析人士看来,理财子公司承接母行部分存量业务,既是顺应监管要求,也有助于新旧衔接、顺利度过起步阶段。 工行率先启动理财产品移行工作 继6月6日工银理财正式开业运营之后,历经4个多月的准备,工商银行开始启动理财产品的迁移工作。 工商银行近日发布两则公告,公布部分理财产品的移行工作。该行在10月21日公告中称,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要求,前期由该行发行运作、符合以上监管要求的理财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将统一移行至工银理财运作管理,理财产品管理人相应变更为工银理财。同时,相关投资管理、运行支持、风险控制团队也将移行至工银理财,产品说明书及理财产品协议书等将一并更新。 据了解,本次共有182款理财产品进行管理人变更与移行,其中155款个人和27款法人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工银博股通利”私募股权专项类、“鑫得利”固定收益类、全鑫权益鑫尊利系列、“添利宝”净值型、鑫稳利-联动系列、“月聚月盈”专项资金理财、如意人生“鑫稳利”以及法人恒睿系列等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的移行工作将分批进行。上述155款面向个人销售的理财产品分三批进行迁移,移行时间分别为10月19日、10月26日和11月2日;面向法人销售的理财产品分为两批进行移行,分别为11月16日和11月23日。 为保证顺利迁移,工商银行还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在移行过程中,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产品报备规则,移行后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发行日期将变更为移行当日,但产品的起始日和存续期限不受该等变更影响。同时,为了充分保障客户利益与投资安全,工银理财将自动为移行产品的持有客户开立份额登记账户。 此次移行是否会对投资者带来影响?对此,工商银行指出,产品管理人的政策性变更与相应产品移行,不会对产品投资运作产生实质性影响。 资料显示,工银理财是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今年6月正式开业,实收资本160亿元,主要从事公募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2019年6月末,工银理财总资产161.12亿元,净资产160.81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81亿元。 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上半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33万亿元。不过,对于本次理财产品的移行规模、在存量理财产品中的占比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联系工商银行,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随机查询了部分移行理财产品的登记编码发现,此次参与移行的产品多为2018年-2019年发行的,发行机构为工商银行,但个别产品名称有“工银理财”标志。对此,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工银理财已经发行了多只理财产品,不过仍然挂靠在工商银行旗下。根据监管规定,这些新产品需要转移至理财子公司,今后工商银行的理财业务重心也将转移至工银理财。而目前时机已经相对成熟,所以符合监管规定的理财产品进行移行也在情理之中。 与母行隔离风险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掀起一波理财子公司成立热潮,目前已有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行以及光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开业,邮储、招商、兴业、杭州等多家银行也获批筹建。 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逐渐步入正轨。从已发行产品的几家理财子公司看,除去继承母行的理财系列产品外,各家也在权益类产品方面积极做出创新。例如建信理财推出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财产品,工银理财发布了科创板主题“科创优选”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工银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超过50只,中银理财也超过了10只。 而在新型产品不断面世的同时,理财子公司也将承接母行的部分存量业务。根据2018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按照商业自愿原则,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