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1226件相关遗物将从韩国仁川机场启程,踏上回家之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将亲手从韩军手中接过棺椁,以最高规格迎接英雄归来。从2014年至2020年的7年时间里,7批共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辽宁省社科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吕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一些反华势力不断选择与中国对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唤起抗美援朝精神,凝聚民心,共同行动起来,保卫祖国。 赴韩代表团组接受多次核酸检测 9月1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某部队体育馆举行。据韩国军方介绍,此次移交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发掘自2019年-2020年,发掘地点位于朝韩非军事区内的箭头高地以及京畿道涟川、义王,江原道铁原、华川以及洪川等地。109名志愿军烈士中的绝大部分——98名烈士的遗骸发掘于朝韩非军事区内的箭头高地。 韩方还介绍称,韩国军方每年投入10万人进行遗骸发掘工作,其中遗骸鉴定师团队都是由拥有考古等相关专业硕士学历以上人员组成。鉴定师主要通过对相关遗物分析来确定志愿军烈士遗骸。比如出土的遗物中有一把无柄的铁锹,当时韩国军队的铁锹是铁柄,中国军队的铁锹是木柄,所以从这把无柄铁锹就可以判断遗骸的国籍。 辽宁省社科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吕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韩国军方每年都会进行朝鲜战争士兵的遗骸挖掘工作,另外在一些地方的城建等工程中,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战争遗骸。这些遗骸在被发现以后,韩国方面会通过军装、随带物品等进行鉴定,如果确定是志愿军遗骸的话,韩方会按照规范做法,对遗骸进行挖掘、干燥、装殓并进行随身物品的归类。按照中韩两国的约定,每年韩国都要将当年发现的遗骸整理好移交给中国,由中国来举行仪式,迎接英雄回国。 据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介绍,此次从韩国迎回109位志愿军烈士遗骸,从单年迎回数量看是较多的一年。在筹备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工作难点:一是筹备时间紧;二是受疫情影响,遗骸交接迎回安葬等工作疫情防控要求相比去年更加严格,让筹备工作面临较大压力。按照中韩两国疫情防控要求,遗骸交接迎回安葬工作各环节需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8月30日至9月2日,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组成的中方交接代表团赴韩国,实施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装殓仪式之后,这些烈士的遗骸以及遗物将于9月2日搭乘空军运-20运输机返回祖国,随后在沈阳桃仙机场举行迎回仪式。9月3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 赴韩代表团组行程前后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抵韩后遵守韩方疫情防控安排;回国后,代表团组将严格执行入境人员疫情防控措施,接回棺椁、遗物也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要求。沈阳迎回、安葬仪式现场也制定了疫情防控预案,尽量精简活动规模,简化流程,严格按要求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活动安全进行,万无一失。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作为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为了能以最高标准迎接烈士回家,他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集中训练。为了训练从韩军手中接过棺椁的过程,礼兵们把模拟箱的重量提高到50斤左右(实际30斤左右),托举时长延长至20分钟(实际5-6分钟),箱体高度、双手托举的位置都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因此,礼兵们的手臂内侧经常被磨得通红。 通过选拔的9名赴韩礼兵身高都在1.88米以上,他们说,“我们接过来的不仅是棺椁本身的重量,更是一种使命和烈士对我们的嘱托。我们将以最标准的动作、最高的规格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将烈士遗骸接回家!” 世界性难题:“无名”变“有名” 在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的同时,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再次传出一个好消息:9月1日,2020年归国的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中,有4位烈士正式确认找到了亲属。这4位烈士分别是:梁佰有烈士、展志忠烈士、吴雄奎烈士、林水实烈士。 “经过70多年的风雨,如何为这些归国烈士找到亲人,让‘无名’变‘有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主任李中水表示,因为时间久远、资料缺乏、亲缘关系较远等问题,很多存在烈士信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情况,有的档案也没有完整保留下来。特别是大部分烈士牺牲时没有后代,很难找到直系亲属。除展志忠烈士有儿子且健在以外,其余的大部分烈士亲属都是侄孙辈的(第三代亲缘关系),鉴定比对的难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