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周末,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引重点关注。 从通知主要内容来看,敦促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重新成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银保监会三次通过召开银行座谈会、... 这个周末,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引重点关注。 从通知主要内容来看,敦促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重新成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银保监会三次通过召开银行座谈会、发布政策文件等方式要求银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 1、8月18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76号),对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作出进一步明确部署。 会议强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货币政策传导,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必须加快提升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能力,坚定不移地做好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在内的普惠金融工作。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2、8月11日,银保监会发文介绍近期银保监会在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指导银行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二是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鼓励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腾出更多信贷投放空间;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3、7月1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带队赴中国银行总行,就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从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常提的去杠杆、治理市场乱象等,到当下不断强调的加大信贷投放,可以说,当前的宏观政策目标已经发生重大转变,政策基调由紧转松,从过去的“稳货币+紧信用”向“宽货币+宽信用”转变。 市场普遍预计,下半年银行信贷投放仍会保持高速增长,但所担忧的是,大规模的信贷投放重启后,究竟能有多少信贷资源流到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的地方?小微企业能分到多少信贷规模?如何阻止不必要的信贷资金再次流向僵尸企业、房地产等领域?监管部门在敦促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也应加强信贷投放监测和监管,避免信贷资源的无效投放。 76号文对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作出总体要求 76号文对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作出的总体要求是,一方面,银行应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 另一方面,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其中,涉及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普惠金融仍是重头戏。具体部署如下: 1、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 2、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缩短资金接续间隔。 3、加大对龙头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 一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对于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非常重视,要求一些大中型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利率降至最低,如已有大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77%左右。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重新开始鼓励银行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无还本续贷业务。 然而,对于这种偏行政要求式的加大普惠金融投放,甚至刻意压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做法,不少银行业人士持不同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