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惊喜! 银行理财的业绩终于又“支棱”起来了!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截至3月13日),全市场36471款银行理财产品(剔除近六月无净值的产品,有可比数据)中,33933款产品回报率为正,占比达93%。 有小伙伴激动的表示:按这个上涨速度,自己手上的产品马上就能回本。 高兴之余,新问题也摆在了眼前:银行理财回本后,适合卖掉还是继续拿着?本期3分钟就一起来分析下。 一、稳健型理财为啥也会亏? 2022年,对于银行理财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告别刚性兑付,进入全新的净值化时代。 也是在这一年,两次较大的破净潮打破了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不会亏钱”的认知。 一切来得并非毫无理由。 银行理财,说白了就是我们把钱委托给银行机构或理财公司,由它们将资金投向有升值潜力的资产来赚钱。 按照底层资产的性质,银行理财又可以分为: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四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26.13万亿元、1.41万亿元、0.09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换句话说,我们平常接触到银行理财大部分都是固定收益类。 这类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债券、同业存单等固收类资产,再配置少量的权益、商品衍生品等资产。 以某产品为例,其投资方向为: 固定收益资产比例为80-100%; 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其它资产比例为0%-20%。 如此,在股债市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银行理财也会跟着收益惨淡了。 我们再回过头看。2022年理财市场出现的两个破净高峰(3月-4月、11月-12月),第一次主要因为股市,第二次则主要因为债市。 二、终于等到回本,要赶快赎回吗? 大幅的调整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 2023年以来,随着股债市场回暖,银行理财呈现出逐步回稳态势,产品净值开始持续修复。 不少被套的小伙伴最近也欣喜的发现自己买的产品开始快速“回血”了。 高兴之余,大家也开始盘算要不要趁产品回本之际赶快下车。 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但3分钟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从多方面综合来考虑: 第一,重新评估产品风险等级和个人风险偏好是否匹配。 银行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等级的。一般由低到高分为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R3(中风险)、R4(中高风险)、R5(高风险)五类。 R1:主投银行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属于低风险级别。 R2:以债券打底,并配以极少的低波偏股资产,属于中低风险级别。 R3:以债券打底,并配以少量偏股资产,属于中风险级别。 R4-R5:投资股票、债券等资产,以承担更高波动为大家追求长期更高的收益,属于中高风险、高风险类级别。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风险等级为R2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4.54万亿元,占比 88.73%。 至于大家平常接触最多的固定收益类,对应的风险等级主要是R2级。 如此划分的意义是帮助大家弄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挑到适合的产品。 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产品究竟适不适合,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 比如说你当初的风险测评对应的是R2,手上的理财产品也是R2级的,但去年年底它的回撤程度仍然让你有点吃不香睡不着,那么趁着回本不妨赶紧赎回。 第二,对产品的长期表现是否有信心。 市场在不断波动中。 短期浮亏并不等于长期亏损。 但如果你对手上的理财产品已经失去了信心,那么即便再小的净值波动也会让你感到煎熬,这样还不如趁早下车。 第三、赎回理财之后资金是否有更好的去向。 对一只理财产品来说,“回本”这个词暗示的状态是它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回撤后,目前正处于了净值回升的阶段。 此时若是选择赎回,本意是要规避风险没错,但也可能错过更高的获利空间。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合适的替代投资品种,暂时继续持有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