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6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6月21日,迎来夏至。“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专家暗示,本年入头伏时间是7月16日,三伏长达40天。 在夏历的骨气中,除了二十四骨气之外,尚有一些杂骨气,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先容说,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三伏的日期是按骨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共同来抉择的。按夏历的划定,夏至今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如庚子、庚申等)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 按夏历的划定,相邻两个庚日的隔断是十天,所以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牢靠是十天,但由于有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划定,所以从中伏到末伏的时间就有了十天和二十天两种环境。末伏与初伏一样牢靠是十天。 详细到本年的三伏来说,7月16日至7月25日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末伏。 史志成暗示,三伏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农谚所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值此时节,公家要留意防暑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