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分析指出,中国绝大部分保险公司正处在自动化向智能化过渡的阶段。现阶段,传统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数据滞后、信息孤岛、指标静态、管控被动等,很难适应业务高速发展对风险管理提出的实时性和前瞻性等要求。 因此,保险产业驱动力正在向数据和科技转变。从产品设计、营销与销售、核保与承保、理赔与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从里到外重塑这些环节的价值链条。 妙健康的模式则通过对被保险人的健康数据和日常行为数据采集运用,建立健康档案和用户画像系统,帮助保险企业实现精准化运营,从而为保险公司解决流量、渠道、成本、风控等多方面需求。在保险行业转型中找到自己的商业价值点,显然,妙健康做到了。 一、数字化中台:健康管理和保险的连接点 妙健康作为一家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运用在健康科技领域多年的数据和技术沉淀,为商业保险打造了一个保险+健康管理数字化中台,对接保险业务核心系统,满足保险公司(B端)从代理人营销(A端)、用户(C端)的升级需要,为ABC三方提供产品、技术及专业服务支持。 以B端保险公司为例,通过可视化后台对代理人、投保客户、健康福利资源分配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依据数据动态显示风险,重新分配健康医疗服务资源,在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效率的同时,达到保险控费目的。 同时,面向投保用户,妙健康通过健康数据分析,在保前、保中、保后提供全流程服务,包括智能核保核赔,将高频的生活方式管理与用户的就医问诊等医疗服务相结合,帮助保险公司为投保用户提供日常健康管理,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降低发病风险及赔付率。目前,国内超过80家险企和妙健康达成合作。 妙健康的实践证明,健康科技可以为险企们带来控费能力的提高、用户健康管理水平的上升以及获客渠道的拓展。 二、妙健康:找到健康管理管理的价值所在 具体到保险产品上,和健康管理最为密切的健康险领域,问题很多。例如,产品同质化,部分细分群体供给不足,比如老人儿童、非标体、带病体、新兴职业人群等;销售方式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人力;以及,存在销售误导、长险短做、理赔纠纷、虚假数据套利等问题。 拿细分人群的保险产品供给来说。在健康险领域,非标体如何定义,如何承保,具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费率的厘定、产品的设计和对风险的控制都需要长期健康数据支撑。目前,险企主要数据来源于其内部的运营数据、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和特定医疗机构的对接资源等,这些数据呈现碎片化特征,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稳定数据支持。 妙健康打破这一困局,就在于将人体健康情况进行量化,持续、长期检测用户健康情况。其物联网健康大数据平台妙+,解决健康数据的持续获取问题,再通过健康风险分级管理H平台和智能健康干预M平台,对用户健康H指数情况、依从性情况M指数进行分级,筛查重疾前症或单病种,形成完整用户健康档案,制定千人千面健康计划。 依托妙+、H、M平台等不同维度数据汇集和数据接入,其旗下的数字化中台能够形成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能力,最终产出定制化的保险方案、健康干预方案。 今年2月,妙健康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控压卫士-高血压住院医疗保险,可承保高血压二、三级患者,提供慢病管理服务,帮助高血压人群管控疾病风险。 在此之前,大部分保险公司会对“高血压”患者投保要求比较严格,大多是二级以下的高血压人群才可入保,保险产品选择性也比较少。且高血压无法通过服药的方式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日常健康行为管理才可以实现延缓或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高血压人群的慢病管理,妙健康通过AI引导,让用户主动记录健康信息,并以专业的医学模型为基础,对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智能医学评估报告并提供医学建议,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用户按照每日健康任务完成情况,系统会得到相应的健康行为指数(HBI)分值,结果显示,达标用户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50%以上。 总结来看,妙健康从健康管理延伸到保险的逻辑,是通过持续的行为数据和医疗数据监测,对被保人风险水平的变化进行有效识别,提前预警高风险人群,同时,也对被保险人的健康进行干预,以此降低医疗险系统性的理赔风险。 三、健康管理模式创新驱动保险产品创新 有了对上亿用户长期健康数据的追踪和积累,创新保险产品成为驱动妙健康不断拓展边界的“利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