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初设立村镇银行一是想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二是希望通过村镇银行实现跨区经营。此前,城商行、农商行跨区设立分支机构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管控。因此,设立村镇银行变相成为这些中小银行实现跨区布局的一个新渠道。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村镇银行的表现有些... 当初设立村镇银行一是想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二是希望通过村镇银行实现跨区经营。此前,城商行、农商行跨区设立分支机构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管控。因此,设立村镇银行变相成为这些中小银行实现跨区布局的一个新渠道。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村镇银行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 村镇银行大多设立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数量较少,这使得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加之这些地区缺少信用基础和贷款技术,因此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不久前,“建设银行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旗下所持有的27家村镇银行股权”的消息把村镇银行推到了台前。 信息显示,建行拟出清持有的27家村镇银行股权,挂牌底价约人民币16亿元。建行2017年报显示,这27家村镇银行中,大部分实现了盈利,个别银行为亏损。其中盈利最高的为上海浦东建信村镇银行,去年盈利1784.56万元;最低的是重庆万州建信村镇银行,盈利规模只有65.91万元。亏损情况:浙江武义建信村镇银行去年亏损2638.51万元、宁波慈溪建信村镇银行亏损84.87万元、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亏损1076.11万元。若此番交易成功完成,意味着建行彻底退出村镇银行业务。 出售村镇银行的不只是建行。此前,重庆农商行转让其持有的云南大理渝农商村镇银行36%的股权;国家开发银行也将其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转让给了中国银行及富登金控的联合收购方。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澳洲联邦银行也已“打包出售”控股的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的“打包出售潮”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管理难、发展难、盈利难似乎成为村镇银行的标签,也被看成是村镇银行成长过程中翻不过去的“高山”。 曾经以“破局者”姿态出现的村镇银行,现在怎么了? 盈利困难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很多城商行、农商行对这块金融牌照趋之若鹜。银监会网站数据显示,仅2010年,全国新增村镇银行就有201家,超过2007年—2009年三年的总和。 “当初设立村镇银行一是想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二是希望通过村镇银行实现跨区经营。”山东一家村镇银行支行负责人表示。此前,城商行、农商行跨区设立分支机构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管控。因此,设立村镇银行变相成为这些中小银行实现跨区布局的一个新渠道。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村镇银行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关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报告显示:只有80%的村镇银行是盈利的,另外有部分持平,还有200多家村镇银行是不盈利的。出售村镇银行的重庆农商行财务数据也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12家村镇银行中有5家出现亏损,全部村镇银行盈亏相抵后累计亏损5931.52万元。 可见,当初奔着金融牌照的稀缺性和试图“曲线救国”实现跨区经营的发起人现在面临着同样的困扰——难赚钱。 “我们村镇银行一年差不多能有十几万的盈利,这点利润意义不大。”某村镇银行支行负责人直言,“最早,政府对村镇银行有补贴,后来补贴取消了,再加上实际经营也不好做,现在村镇银行举步维艰。” 难成规模 被寄予厚望的村镇银行为何难破“盈利关”?业内人士认为,村镇银行在盈利方面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由于网点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一般而言,村镇银行大都设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村镇银行机构组建数量已达1601家。这些村镇银行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的1247个县(市、旗),其中65%都在中西部地区。此外,有416个(占总数的55%)国家贫困县或特困地区所辖县市已设立或已备案规划拟设村镇银行。 可见,村镇银行大多设立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数量较少,这使得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加之这些地区缺少信用基础和贷款技术,因此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其实早在2010年底,就有银行向银监会提出了“批量化”发展村镇银行的思路。但后来也都没有了下文。 “我们周边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也有限,所以我们吸储比较困难。”山西一家村镇银行柜员告诉新金融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