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首张个人征信牌照终于下发。近日,央行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联)获得央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根据央行公布的信息,信联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 国内首张个人征信牌照终于下发。近日,央行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联”)获得央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根据央行公布的信息,信联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北京华道征信等8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主要在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其中,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其余8家机构分别持股8%。 目前不少持牌金融机构在放贷时,除了央行的征信中心的信息,也会和信联的上述股东合作,比如,网贷平台常见的合作对象是芝麻信用。 信联成立后,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金融机构不选择和信联的股东合作,而是直接选择信联。不过,倘若其中的利益分配没有达成一个满意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上述股东报送数据的动力和质量。 “这个冲突基本不大,信联的数据并不依赖于几家股东,而是直接从贷款机构接入信息。所以,在数据源和数据量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错位发展。在信用风险这一块,信联是强项;在欺诈风险这一块,大数据公司是强项。”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8个试点落空 几家欢喜几家愁,信联的落地,意味着申报了多年的民营机构个人征信牌照“夭折”。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信联”产生于个人征信牌照难产之际,也是市场上个人征信机构和监管博弈的产物。 三年前,央行曾通知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期6个月。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8家公司,既包括BAT系,也包括金融机构。 彼时,8张征信牌照的发放似乎已成为既定事实,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剧情出现了大的反转,8家试点机构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2017年4月,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达到要求,在达不到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不能把牌子发出去。由于8家机构不合格,才有了信联的诞生。 一位不便具名的征信机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由于是民营机构在做,很多都不愿意共享数据,信息共享的初衷很难达成。 万存知表示,每一家机构都想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不利于信息共享。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个企业发起创建,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8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不太遵守,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等。 对此,信而富创始人、CEO王征宇分析称,首批试点个人征信的8家机构均依托自身业务开发所谓的征信产品,但与欧美的成熟操作相去甚远,这也是央行迟迟未发放个人征信牌照并牵头成立信联的重要原因。 虽然个人征信牌照迟迟未发,但个人征信机构早已在开展相关业务。芝麻信用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个人信用评分芝麻信用分;2018年1月30日,腾讯旗下的征信平台腾讯信用正式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个人信用分,但仅一天就下线了。 腾讯信用彼时回复称,腾讯信用全国限时公测活动已经结束。不过有消息称,腾讯信用分紧急下线,是因为监管进行了窗口指导。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早在2017年4月,监管层就曾强调个人征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三原则,其中提到,“征信业务活动应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政治上的正确性;不能当作把人分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工具”。从历史经验看,过去监管也曾叫停过一些信用分产品针对不同得分群体给予的差异化便利活动,出发点即是如此。 2017年5月,万存知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征信监管》一文中称,如果若干人、若干经济组织,从自愿共享客户信息的角度出发联合申办一家个人征信公司,则是完全可能的。 股权结构“一大八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