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半年一路高歌猛进的结构性存款,在年中被监管泼了一盆冷水,要求降虚火。 结构性存款的故事,还要从疫后那阵子说起。 飞 Y 那时候,为了扶助疫后经济,货币市场宽松节奏加快,央妈也在引导贷款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所以整个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有了较大降幅... 上半年一路高歌猛进的结构性存款,在年中被监管泼了一盆冷水,要求降“虚火”。 结构性存款的故事,还要从疫后那阵子说起。 飞 Y 那时候,为了扶助疫后经济,货币市场宽松节奏加快,央妈也在引导贷款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所以整个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有了较大降幅。企业是开心了,银行们还是满苦的,贷款“卖不上价钱”,息差进一步收窄。 在这种特殊时期要拉宽息差看来无望了。那咋办?以量补价呗!资金端也是如此,银行们有做大存款规模的经营冲动,特别是定价权较弱的股份行、中小行。 So,为了保住存款产品在市场上的“面子”和口碑,结构性存款就是个好工具了。更有甚者,把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都做到了4%以上。 在银行的整体计财逻辑里,贷款的平均价格,肯定要比存款平均价格高,所以“以量补价”成立。但你经不住有些客户搞得到低息贷款呀,有些客户很聪明知道哪里有高息存款呀,以及,客户们可以从A银行搞到低息贷款,在B银行发行高息存款呀。 聪明如你一定发现了,对企业而言,这其中就可能有套息空间。这事儿“愉见财经”早在4月份就做过一篇独家:《企业手握大把闲置资金却继续申请贷款,反手就买理财:银行,小心被“套”》,以让银行们警惕有这样一群套利企业。 回想年初的时候,短贷、票据、短融的利率都是很低的,结构性存款价格又满刚性的。于是贷款或票据和结构性存款之间的价差,对大企业们而言高的有可能超过200个基点,对小企业们而言也能捞到几十个基点的套息空间。 “愉见财经”认识的某个长三角地区医药行业老板就套过:左手票据转贴现成本2.5%,右手买了个股份制银行3.9%的结构性存款。那家银行结构性存款的“结构”也是摆摆样子的,其实最后是刚兑的。 稳赚不赔啊。 监管怒了。怒的倒不是说企业太精明、银行吃亏了,监管这两年最在意的点永远是实体经济:流动性,要流到实体里面去起搏经济活力啊。 这种套利空间一支起,就有一批资金相当于在金融体系里空转,有风险还不利于实体复苏。 今年1月至4月,结构性存款规模连续四个月增长,并在4月份规模首次突破12万亿元,其中中小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最快。 监管一怒之下对结构性存款的增速起了杀心。6月初,银保监会窗口指导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并且要求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 压 Y 上头那个小节,有句要做小笔记的话:要求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 OMG!现在还剩一个月了!! 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的怎样了?又遇到了哪些阻力呢? 这样说吧,“愉见财经”独家挖到的料是,截至半年末,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不行,成规模的里头,也就是招行率先完成任务。 先来说个特别搞笑的小trick吧。我每年都会扒拉银行财报,也知道结构性存款规模在大部分银行的年报中都有披露,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例如华夏银行2019年就披露了结构性存款余额。 但资管新规后,随着监管对结构性存款(特别是假“假结构性存款”)态度发生微妙变化,呵呵哒,结构性存款规模和增幅,简直一度成了很多银行的“敏感词”了。你别问,问了就是不太友好的自媒体。 不信你们可以关注一下中报,据我所知,很多银行就不披露结构性存款的数据了。 所以呢,“愉见财经”还得独家通过内部系统悄悄给大伙扒拉点同业交换数据。 嗯,不太妙。截止6月末,两家这一指标排名靠前的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余额均在7000亿元以上,增量较年初增长了900亿元以上。 只有股份制银行一哥招行,上半年结构性存款呈下降态势,提前完成了银保监会结构性存款“930”压降任务。除此之外,绝大多数股份行的结构性存款比年初有增加,增加规模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