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资管新规的部分配套细则也于上周五落地。本次配套政策的落地给市场吃了定心丸,扫清了此前困扰市场的部分不确定因素。 尤其是央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 自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资管新规的部分配套细则也于上周五落地。本次配套政策的落地给市场吃了“定心丸”,扫清了此前困扰市场的部分不确定因素。 尤其是央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思稿)》,给原本受资管新规冲击最大的银行理财的转型带来些许喘息空间。特别是摊余成本法计价适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宽,纾解了短期银行理财的客户端难以接受净值化转型的问题,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大为缓解商业银行在过渡期内负债流失的压力。 此外,尽管上周五出台了不少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但仍有一项重要的文件尚未公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未来,商业银行剥离理财业务单独成立子公司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已有12家银行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及早出台,将加快银行理财子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对于尚无宣布成立子公司的四大国有银行来说,其都在等待细则落地后谋定而后动。 纾解银行理财 净值化转型压力 尽管配套细则在资管新规出台后3个月才落地,但在这3个月期间,银行并未停止转型,只不过,目前的转型效果并不理想。 对银行理财来说,资管新规带来的最大挑战,无疑就是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现产品的净值化转型,但这绝非易事。 “净值化的挑战真的很大,市场对净值化产品的接受会有很长的过程。”一股份行资管部人士称。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个人投资者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者,部分客户会难以接受“刚兑”打破,尤其是中老年客户是否接受面临不确定性。多数银行已经普遍习惯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形式,对于净值型产品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和窗口期。 银行理财之所以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压力较大,是因为资管新规鼓励标准化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这样一来,理财产品的净值会随资产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这既不符合理财用户长久以来所习惯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的特性,也加大了理财产品的集中赎回压力。 实际上,银行理财从业者普遍认为净值化转型挑战大,也是因为“初战碰壁”。资管新规落地后,已有不少银行开始尝试发行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 “资管新规发布后我们尝试发行了几款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跟我们预期一致,客户不太接受,卖得非常不好。”一国有大行资管部人士称。 另一国有大行的资管部人士也坦言,虽然现在都在尝试发行新产品,但挑战很大,例如面临着客户对净值化产品、1年期以上的产品接受程度低、私募产品客户资源有限等问题。 而《通知》此次对摊余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予以一定拓宽,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对整个资管新规关于标准化产品市值法估值最大的让步。 《通知》表示,过渡期内,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定期开放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一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条对银行理财来说是重大利好,减少了银行理财的转型压力,意味着过渡期内,作为银行理财的主力产品,预期收益型理财模式仍能持续,只不过产品久期受一定限制,但至少可能解决理财客户的接受问题。毕竟银行理财客户习惯了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化产品短期内很难接受。 大行踟躇成立 理财子公司背后的顾虑 早在2015年,光大银行率先公告,董事会同意设立理财业务全资子公司,该事项还需报请监管机构审批。同年,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也相继公告称,拟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