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是金融强监管年,只有放下杠杆,资管机构才能在去通道化、防控金融风险的监管背景下获得一席之地。 近期银监、证监连续出台政策,对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予以落实,继续推进金融去杠杆、去通道,防控金融风险。让资管行业回归到受人之托做... 2018年是金融强监管年,只有放下杠杆,资管机构才能在去通道化、防控金融风险的监管背景下获得一席之地。 近期银监、证监连续出台政策,对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予以落实,继续推进金融去杠杆、去通道,防控金融风险。让资管行业回归到“受人之托做财富管理”的本位,是目前监管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明确方向。 在“挤水分,去杠杆”的同时,银监、证监还通过多重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在出政策正面引导行业发展外,监管部门还全面升级处罚力度对各类主体给予震慑。不少市场人士感受到,今年监管力度更强,监管更全面、更严格。 Part 1 银证合力去通道,30万亿非标将死? 岁末年初,银监会、证监会先后出台政策堵住通道,以防止信贷资产在银行表外继续增长,主要操作方式是对非标资产新老划断,到期不再续作,在考虑市场承受力的同时稳步去杠杆。 先看银监会: 根据1月13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4号文)的部署,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以及影子银行仍是2018年的整治重点,继续推进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特别是从近一两个月银监会出台的政策看,多个政策新规直指去通道、去链条,而去通道的背后,实则是对非标资产的清理整顿。 不少从业人员认为,“通道已逝,非标将死”,用这句话来看过最近的政策指向,再合适不过。 自去年12月至今,除了“一行三会”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在消除多层嵌套、限制非标资金期限错配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外,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和《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中的核心内容都是在去通道、去链条。 1、《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 55号文首次明确将银行表内外资金和收益权同时纳入银信类业务的定义。要求信托公司,不得接受委托银行直接或间接的担保,不得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规避监管规定为银行提供通道服务,并明令禁止银行通过信托将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55号文的两大关键词,就是“去通道”、“控非标”,这是因为,此前银行多借道信托公司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等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领域等,而这些领域等资金通常以非标投资的形式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银监会官员在北京辖内信托公司内部座谈会上表示,2017年整顿信托业是银监会的工作重点,55号文代表的就是政策导向,如果严格执行可能许多银信通道业务都是问题。2018年信托行业外部环境的关键是“压”,就是压通道。 2、《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 《办法》同样延续了“去通道”、“控非标”的思路,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列入“负面清单”。市场普遍反映,该《办法》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对此前通过券商、基金子公司等资管计划投资非标的路子给堵死。 从资金来源看,《办法》列出负面清单,除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规定的之外,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银行的授信资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类专项资金、其他债务性资金、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均不可以通过银行委托贷款发放。 上述资金来源中,禁止银行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其他债务性资金”发放委托贷款,实际上就封堵了银行理财、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等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投资非标,这一通道的路子被堵上,未来非标业务将被继续大幅压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办法》专门针对“委托贷款”业务作为通道做法,要求信贷资金和资管资金不得参与“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资金不得投资资管产品,不得投向禁止领域,从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双向堵截”。 “《办法》叠加资管新规、银信业务通知、大额风险暴露新规等规定,环环相扣,基本实现对通道业务全链条的覆盖。”鲁政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