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3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并召开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副司长卞明尧在谈到民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时表示,将继续深化民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重组整合,优化调整产能布局。 工信部数据显示,民爆...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并召开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副司长卞明尧在谈到民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时表示,将继续深化民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重组整合,优化调整产能布局。 工信部数据显示,民爆企业数量已由“十三五”初期的145家减少到76家,排名前十的企业行业生产总值占比由41%提升至49%。《规划》称,“十四五”将持续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将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50家以内,排名前十的民爆企业行业生产总值占比要不低于60%。 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民爆物品主要用于矿山开采、油田开发、工程爆破、资源勘探及资源深加工等领域,被称为“基础工业的基础,能源工业的能源”。同时,由于民爆物品的危险特性,国家对民爆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爆破作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民爆物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实施安全监管。 “安全”是民爆行业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规划》提出,到2025年,民爆行业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整体达到二级及以上,持续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力争不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其中,《规划》指出,到“十四五”末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及以上达标率达到100%;现有危险岗位操作人员机器人替代比例达到40%等。
来源:《“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规划》力图通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来压减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在“十三五”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压减超过1万名的基础上,到“十四五”末,要求现有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再压缩40%。工信部强调,将严把许可准入关,对于不符合新的安全标准和条件的,坚决不再延续许可。 此次《规划》专门提出要实施“生产线定员标准提升行动”,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单条工业炸药生产线所有危险等级为1.1级工房(含中转站台)现场操作人员总数不大于3人;建(改建、扩建)基础雷管装填生产线接触危险品的现场操作人员总数不大于3人,新建(改建、扩建)单条工业雷管装配生产线接触基础雷管和成品雷管的现场操作人员不大于3人,且单个工业雷管装配工房接触基础雷管和成品雷管的现场操作人员总数不大于6人。《规划》要求2025年底前,所有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生产线均应达到上述定员要求。 持续化解产能过剩 卞明尧表示,工业炸药、工业雷管产能过剩问题是制约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民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据介绍,2020年,工业炸药产能释放率为71%,工业雷管产能释放率仅为28%。产能过剩问题,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企业职工失业、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的行业发展目标,包括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形成3-5家具有较强行业带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爆一体化企业(集团);产能布局更加合理,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等。 卞明尧说:“原则上‘十四五’期间不新增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等产能过剩的民爆物品许可产能。鼓励各地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能布局,使区域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此外,全面推广工业数码电子雷管,除保留少量产能用于出口或其它经许可的特殊用途外,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普通工业雷管。继续提高企业现场混装炸药许可产能占比,由30%提高到35%。同时,鼓励企业依据市场需求有序释放产能,引导过剩产能加快退出。 附相关概念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