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及专家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有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各国对其的研究都在加速推进。与此同时,对于数字货币可能出现的风险,将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重点之一,使其可以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 数字货币研究稳步推进 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开始组...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及专家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有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各国对其的研究都在加速推进。与此同时,对于数字货币可能出现的风险,将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重点之一,使其可以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 数字货币研究稳步推进 “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开始组织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最近的动作是与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研发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介绍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时说。 不仅是我国央行,其他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都在持续推进中。去年以来,一些国家政府表态,考虑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其中包括日本、新加坡、瑞典等。 国元证券研究员李芬认为,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未来数字货币的推出将大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带动社会效率提升和成本削减。 值得注意的是,大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撰文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在设计和投放(发行)、流通央行数字货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制度设计所面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的发展既有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未来可能传统的纸币、硬币这种形式的东西会逐渐缩小,甚至有一天不复存在。 对于现阶段我国研究数字货币的出发点,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称,“我国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首要出发点是补充与替代传统实物货币,其界定属于现金(M0)范畴。” 在范一飞看来,现有纸钞和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且携带不便、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实现数字化的必要性与日俱增。 中信证券研究部研究员肖斐斐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首先,有利于央行更好地发挥货币当局职能,包括宏观审慎、货币调控、反洗钱与资金监控等;其次,可能改变支付市场格局,一些新兴支付方式将出现,与之相匹配的数字货币服务商可能应运而生,而在这一行业重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望凭借资金优势、规模优势、牌照优势发挥重要作用。 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数字货币的推行存在一定风险。去年8月,为防范炒作虚拟货币带来的金融风险,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叫停ICO(首次代币发行)。同时,央行不支持比特币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周小川表示,数字货币作为货币来讲,要保证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同时要保护消费者。有些技术方案可能冒的风险太大,可能让消费者受损。特别是对大国经济来讲,一定要避免那种实质性、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要慎重一些。在此过程中,要经过充分测试、局部测试,可靠了以后再推广。 对于市场上已经出现的风险和价格波动,周小川认为,有些技术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了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虚拟资产交易的方向需要更慎重,虚拟资产交易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不太符合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向。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太着急,稳步研发,有序测试,把握方向,要强调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变成过度投机的产品。 “2017年,人民银行组织了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研究项目,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目前在组织大家推进。”周小川透露。 在数字货币试点的进展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表示,数字货币试点都在探索中,大家都很关注。 在姚前看来,随着可信云计算、安全芯片与隐私保护等技术的成熟,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考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管理,这将大大减少货币运营的中间环节,央行可以直接穿透到最终用户,为经济调控提供一种全新手段。 动态监管料成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