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防风险、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目前市场对2018年银行理财增速放缓乃至有所收缩具有共识。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大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表内同业负债受限、表外融资收紧、理财产品向净值化方向发展,2018年银行理财尤其中小银行理财仍面临流动性冲击和缩量压... 在“防风险、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目前市场对2018年银行理财增速放缓乃至有所收缩具有共识。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大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表内同业负债受限、表外融资收紧、理财产品向净值化方向发展,2018年银行理财尤其中小银行理财仍面临流动性冲击和缩量压力。对银行业而言,不管是为了稳住存量客户,还是开拓新市场,资产管理业务都有着向个性化财富管理过渡的必要。 增速料继续放缓 2017年以来,监管升级态势对理财规模的增长无疑起到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中小银行开始进入全面收缩阶段。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国有大行和城商行成为理财规模增长主力,全年增速分别为5.7%和7.3%,这是2014年以来国有行份额首次回升;股份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规模则有所下降,分别较年初下降了2.5%、4.3%。 中信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指出,按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在关于打破刚兑、限制嵌套要求下,预期保本理财和同业理财将受到直接限制。静态测算,保本理财、同业理财在过渡期均匀压退,则2018年理财业务规模降幅约12%;若考虑到非结构性保本理财向结构性存款转换以及保本理财与同业理财的交叉项,则规模收缩10%左右。部分中小银行业务压力更大。 中泰证券银行业团队则认为,银行理财短期不会明显收缩。“在存款压力大、负债荒背景下,个人理财规模不会明显下降;因为各家银行面临"囚徒困境",老百姓理财意识在这,哪家银行率先放弃,客户就会流失。未来,个人理财规模不会明显下降,只会在银行间的集中度提升。” 资管转型迫在眉睫 市场人士指出,虽然截至目前资管新规的最终版本尚未出台,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资管产品使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产品净值计提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时。净值计提方法的转变带来的风险暴露的显著抬升势必会对存量理财产品的赎回带来不小的压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必将面临转型。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来看,对于银行理财大部分投资者还是期望刚性兑付的。如果未来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行为取向。对于那些有金融常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会继续在银行理财、现金类资管产品等产品之间选择和比较。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可能不会再购买银行理财,尤其投资人要用资金用于养老的,这部分人群可能会更加审慎,逐步退出此类产品投向。那些早已不再依赖刚性兑付的人来说,其未来投资考虑要看历史业绩、管理能力等条件。 “从稳住业务存量的角度来讲,定制化服务,满足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尤为必要,而从开发增量的角度来讲,降低资产管理业务准入门槛,使大量低净值客户群体享受到普惠金融的福利,也是未来资管行业危局可能的突破口。”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 |